渭南青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2|回复: 0

【诗词渭南】刘莉萍|到丹东看鸭绿江断桥

[复制链接]

756

主题

757

帖子

267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75
发表于 2024-12-2 08:3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到丹东看鸭绿江断桥

自小就熟悉一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只是从未想到有一天能翻山越岭,在丹东和鸭绿江面对面;也不曾想到能站在鸭绿江畔遥望对岸,踏寻革命者的足迹。


丹东,在辽宁的东南部,原名是安东,有“安定东方”之意。后改为丹东,寓意“红色之城”。


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两国隔江相望。右岸是我国丹东,左岸是朝鲜的新义州。


鸭绿江,古称浿水,马訾水。唐时才有了现在的名号。它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流经吉辽两省,九拐十八弯来到丹东,后又蜿蜿蜒蜒 ,一路向前,注入黄海,全长接近800公里,丹东境内有200多公里。


丹东在鸭绿江下游。江面宽阔,汹涌浩荡,舟船往来,汽笛长鸣,旗帜招展。白鹭翔于水天,渔歌响于两岸。与凌空而起的黑绿色大桥相映成辉,构成了一幅独具风情的边陲画卷,成为东北一座靓丽的地标。


到丹东旅游,多数人是冲着鸭绿江断桥而来。这里说的断桥,是鸭绿江第一大桥。此断桥非杭州西湖断桥。西湖断桥,是关于爱情的,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充满了诗情画意,除了憧憬,就是喜悦,激动。鸭绿江的断桥,承载的是历史。游览者的心中,于崇敬的、激扬之外,还有一种苦涩,一种有沧桑,一种沉重。

丹东鸭绿江大桥,是日本人修建的。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丹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加速扩张,掠夺中国的资源。1909年,日本人在没有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下,首先从朝鲜一侧建桥,工程过半才和清政府沟通。迫于日本的压力,清政府违心同意。


鸭绿江第一桥,看样子有近千米,是一座钢桥,12孔,中朝两边各六孔。大桥年以过百,今日看来,仍是有些气派的 。长虹般横跨鸭绿江之上,给两岸增添一份活力,显示出曾经的壮美。可这份活力与壮美,犹如一株罂粟花,虽香艳却恶毒无比;也如一根罪恶的针管,源源不断地抽走了中朝两国的血液。给中国历史涂抹了耻辱的一笔。

1950年 ,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彭德怀司令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丹江鸭绿江第一桥便承担起志愿军过江、支援朝鲜战场军需物资供应的重要职责。也成为刺入美国人咽喉的一根梗刺。美军出动百余架轰炸机多次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三座桥墩被炸塌,我们这边四孔尚存。大桥瘫痪了,失去了它的繁忙和骄傲。残缺的身体,光秃秃的桥墩,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当时落后贫弱的真实写照。 

 
这座桥,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既历经了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又刻录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

丹东鸭绿江断桥桥头,悬挂着一幅紫铜匾额。匾额上面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鸭绿江断桥,据说是迟浩田上将参加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活动路过丹东时写下的。

断桥桥头有一座大型青铜雕塑,是根据抗美援朝的真实历史、真实人物塑造的。背景是一片旗海,象征着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雕塑由26位英雄模范组成,代表了首批过江的26万志愿军将士。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彭德怀司令员。他身披军衣,手拿望远镜,风尘仆仆,迈着奔赴疆场的矫健步伐。他身后的二十五个将士,个个英姿飒爽。他们是毛岸英、蔡正国,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还有革命先烈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胡修道等。雕塑上唯一一位女性,是一等功臣刘秀珍。她带领三个人同时护理1200多名伤员,没有一人死亡,没有一例事故,创造了世界战地救护史上的奇迹。

 

我的目光在英雄之间移动,漫溢着泪水,无形中感觉到双肩上多了一份重负:踏着他们的足迹向前进。

断桥桥头西侧的碉堡,是日本人修建的。圆筒形钢混建筑,墙体是宽厚的石料砌成的,坚固耐用。是日军守桥的主要军事设施,也是目前全国保存比较完整的防御性碉堡。当年,日本人派重兵把守,是日本人的铁蹄踏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印迹,也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发有为的一座警钟。

很遗憾,由于疫情影响,不能登上断桥一览它完全真实的面目,也无法触摸它伤痕累累的躯体。我只能用望远镜端详着这位百岁老人。蓝黑色的身体,形似海鸥的桥栏。扭曲的钢架、锈迹斑斑的钢板、弹痕赫然的钢梁,犹如一位肢体不全行将西去的老者,讲述着当年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在东北大地如何肆虐,又如何像一条被打断了腿,折了脊梁的狗,呜呜哀鸣着滚回东瀛。更重要的,是讲述着中华儿女在青川江、长津湖、上甘岭,在金城火海血河上的战斗经历,高歌凯旋的故事。


手持望远镜,看向对岸。和断桥正对的是新义州鸭绿江边的水上乐园。旁边的红色建筑,造型像两只手托起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红色的建筑主体点缀着白色条纹,好像沐浴在一缕缕祥云之中。

 

但是,当我转身目光触及到丹东的洒脱、秀美和繁华时,我有些想逃遁对岸的凝重了。崛起和腾飞的丹东,更吸引着目光的驻足和流转。

站在江边,微风习习,惬意舒适。美丽的鸭绿江缓缓流过,沿着铁桥向河心卷起微澜,形成了巍巍壮观的鸭绿江文化长廊。感受着“北方香格里拉”浓厚的红色文化,我外表波澜不惊,内心却翻江倒海,心仿佛在被一下一下地冲击着: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已变成美丽江城的一道亮丽风景。它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并引导着我们每一个人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保持大无畏的奋斗精神,迈进新征程,走向新时代……

难怪朋友执意驱车几千里,到丹东看鸭绿江断桥。此刻,我不就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了么?

 

刘莉萍,陕西渭南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渭南市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晴日雪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 (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2022009235号-2 ) 陕公网安备61050202000725号

GMT+8, 2025-5-5 03:23 , Processed in 0.23503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