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1-28 10:2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沃土情思》序 文/徐 喆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仅仅是个哲学问题,还关乎文化,关乎乡愁。王小民这本名曰《沃土情思》的集子,分为“风韵”“根脉”“雅事”和“里人”四部分,共收入文章90篇。写的是家乡大荔的历史变迁、传说故事、物品特产、古迹景致、风流人物等,可谓小百科全书。一个人出生于故乡,从故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又回归故乡,热爱故乡,全方位了解故乡,建设故乡,书写故乡,推介故乡,为故乡繁荣与发展鼓呼,我以为此种情怀与使命应该崇尚更应该肯定。从这本集子中,我看到了作者的赤子之心、殷殷之爱与浓浓乡愁。南橘北枳,可见环境影响的举足轻重。一个人的出生地、成长地,玩过、读过书的地方,也就是他的风水,他的命运。故乡的山川田园,一草一木,乡音乡情,乡俗乡味,在他的血液中、心灵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乃是人之常情。伟人毛泽东征战一生,和他的战友一起创建了新中国,晚年他也曾想回到故乡韶山滴水洞,与父母长眠在一起。钱学森先生冲破重重阻挠报效祖国,为爱国知识分子树立了典范。李宗仁先生晚年携夫人郭德杰从美国辗转回到大陆,成为“叶落归根”的最好注释。于右任先生苦于被人为的海峡阻隔,曾发出“望我故乡”的呐喊,他的根在大陆,他的家乡在陕西三原。余光中《乡愁》诗中那枚小小的邮票,寄托的是对故乡深切的思念。诗人流沙河想起“呼灯篱落”“就是那一只蟋蟀”,其情其义感人至深。伟大领袖、杰出人物如此,芸芸众生、平民百姓亦是如此。王小民说起大荔如数家珍,为千里送京娘的赵匡胤、救时宰相阎敬铭、国名首倡者张溪若和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等而骄做,为建国以来大荔的跨越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所取得的骄入成就而高兴。故乡,其实是以出生地为圆点,随着时间推移和阅历丰富而逐渐扩大的半径。无论你走多远、飞多高,终生都围绕着这个中心。你走出了村,村子就是故乡;你走出了乡镇,乡镇就是故乡;你走出了县市,县市就是故乡;你走出了省区,省区就是故乡;走出了国界,国家就是故乡;走出了地球,地球村就是故乡。一个地方,要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增加竞争力,说到底,比拼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支撑硬实力的,就是文化的软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热衷文化的人,一定是有见识有文化的人。热爱家乡的人,一定是具有爱国情怀的人。而抽象的爱国,其实都具体融入了爱家乡的言行中了。爱国,先热爱家乡,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脚下这方热土。在家乡劳动工作的人应该如此,那些远离故乡的人也应该如此。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故乡,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了根本,忘了初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小民的坚守与努力,就不再平凡,就有了升华,文化人的使命与担当在于此,价值也在于此。  
徐喆:本名徐公社,陕西蒲城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主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已出版诗集《生命与爱》《岁月回响》《我心依旧》《蓝色十二行》,散文随笔集《弃我去者》《与你虚度》等多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