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石,体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独有的智慧和价值观,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意义。”并强调在新时期背景下,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和育人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常包括道德伦理,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慈悲等,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文学艺术,如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哲学思想,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反映了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庆祝活动,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俗风情,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地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精神支柱和文化认同,也为现代社会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价值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指出,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有其固有的根本,那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抛弃这些传统也就等于丢掉了根本,就等于割断了年轻一代的精神命脉。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时代新人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充分融合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时代新人的培育过程,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对时代新人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时代新人的培育效果,引导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育时代新人的道德观念,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忠信、礼仪等价值观,它们教导时代新人要关心他人、尊重长辈、信守承诺、注重礼仪,培育时代新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道家的价值观鼓励时代新人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更要注重身心健康、平衡学习、生活与工作、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注重自己的内心成长和精神追求;佛家思想强调慈悲、善良、无私、无我的价值观,教导时代新人关爱他人、减少自私、培养宽容心,对时代新人的心灵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有着积极的影响,这能够引导时代新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遵循社会规范。(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塑造时代新人的品格: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如诚实、勤奋、谦虚、孝顺等,对时代新人的品格培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些美德能够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通过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它们强调家庭团聚、感恩、敬老、友爱等,培养了时代新人对家庭、亲人和社会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时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鼓励时代新人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新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时代新人的人文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等知识,培育了时代新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如民间故事和寓言中蕴含着许多智慧和价值观,如诚实、勤劳、勇敢、智慧等,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向时代新人传递了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育时代新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时代新人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有责任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并把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使命担当,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学做中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得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总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育时代新人的道德观念、塑造时代新人的品格、增强时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提升时代新人的人文素养,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之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化路径有两个方面:第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促时代新人的文化根植。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植需要先从思想上得到认同,才能在行动上践行。这就需要加大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教育主体学校可以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进一步优化优秀传统文化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课程的形式通过灌输式的方式讲授给时代新人;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让时代新人以灵活开放而又主题聚焦地方式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讲座、进时代新人的头脑中。同时,宣传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如通过文化汇演、展览和陈列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APP、互联网媒体平台等宣传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核,让更多的时代新人了解和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时代新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在潜移默化中把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时代新人的内心。第二,以实践活动达内化,优秀传统文化能否正真融入到时代新人的价值观中,最根本的是要注重实践活动,组织时代新人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庆祝、传统艺术表演等,通过亲身体验,让时代新人真正深入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组织成立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或组织,如书法社、民乐团、古典文学社等,通过这些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时代新人参与到其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对其的熏陶;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时代新人了解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交流增进时代新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拓宽自己的人生视野;组织时代新人参与到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调研活动中,在实践中得出真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感悟,在实践中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巨大地位和作用,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主动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指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塑造时代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时代新人正真成为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作者:宋娜娜 王晓强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