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青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5|回复: 0

【诗词渭南】长白山下挖人参|邢福和

[复制链接]

756

主题

757

帖子

267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75
发表于 2025-1-22 09:3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前记」

       机遇使然,多次到了东北,对东北的山川河流、草原湖泊、森林草甸,东北的历史人文,东北人的生活习惯,了解了不少。东北和关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比较中逐步有了一些概念,形成了一些印象。每次归来,亲友多有问及,为省事,干脆写下来,算是对大家也对自己有个交待。

按安排,上午结束延吉行程,下午到长白山一览天池风光,之后找一户朝鲜族参农访问访问,顺便买几棵人参,也算作东北之行的一个特殊纪念。
然天公不作美,黑云笼罩,大雨哗哗,雨刮器已经竭尽了全力,前方还是雾蒙蒙一片。长白山天池就像一个娇艳而害羞的美妇,躲在云雾的面纱之下。长白山天池有一个特点,一年中,大半年都在云遮雾罩之中,要一赏其真容,还真不是想看就能看的,要看你的造化,要碰你的运气。查天气预报,一连几天都有雨,看来与天池无缘,或者说她不待见我们。
她不待见,时间反倒从容了。小店中,让老板炖了一盆菜,烧了一条鱼,细吃慢咽。之后,在抚松露水河镇的特产店花二百元买了一副鹿角,沿鹤大高速向丹东不紧不慢地进发。
约下午四点多,云开了,山风吹过,云组成了各式图案,如奔马,似脱兔,状飞龙,又似卧猫,有的啥也不像,就是有一股子气势。彩虹挂在天上,给松花江的两岸,给天上人间搭了一座七彩的桥梁。小溪得了雨水补充,涨满了支支汊汊,大河汇入了群族,哄哄咆哮。川道的风,像过滤一样,没有一丝杂质。索性大开车窗,让清纯的爽气,爽遍全车,扫去未览美妇容颜的些许不快。美妇不待见,她的亲戚们盛装欢迎,也一样。
车子到了一个叫燕平的地方,导航引导我们下了高速,拐上一条乡道。放着通衢大道不走,走小道,是否错了?经查,鹤大高速有一段改造,绕行乡道,可以少走几十公里。导航自有它的道理,走吧。
上了乡道,风景越发的美起来。一条小路,冲开密林的束缚,向着未知的远方,状若行驶在峡谷之中。头上白云飞过,林中鸟儿欢叫,路旁的黄花簇,感觉在梦境之中。
出密林,山峦青青,坡上田野又是黑黝黝的玉米大豆。在玉米与大豆中间,多了一个景象,大片大片的彩条布或从坡上铺下来,或从地头伸过去。我们知道,这是人参园。说到人参,车里的气氛再次热闹起来,人参成了议论的主题。

长白山出人参。我们是到人参窝子了。人参,自古称百草之王,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大补元气,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因为珍稀,所以贵重。一棵百年老参,动辄几十两上百两纹银。从来只有达官贵人才能拥有,普通百姓也就听说而已,尤其是我们身处内地的芸芸众生。
山参,过去是指生长在高山密林中的野参。得一棵可不容易,不是谁想找到就能找到的。过去官府管得严,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私自采挖是要治罪的。轻则入狱,重则杀头。往往是在官府的同意后才组织人上山,这伙人叫参帮。人参在当地也叫棒槌,所以采挖人参叫赶棒槌,也叫赶山,放山。
采挖人参不光辛苦,而且很凶险。高山密林,迷路是常有的事。山洪冲击,雪暴掩埋,大蛇牙毒,熊瞎子掌凶,是参帮挥不去的梦魇。进山十人,不管能采多少人参,能全头全尾出来的,那都是拜了山神赐予的福分。因此挖参的,多是生活没着落的最底层百姓。关中人有一句古话:“把娃整到辽东挖参去了。”就是说把人整到囧迫的境地,也足以说明挖参的不易与凶险。
挖参人找到了人参,赶紧用红绳子系了,说是怕人参跑了,那家伙有灵性。用红绳系住参娃娃的红肚兜,就不怕他上天入地了。其实人参就是一棵植物,跑是不会跑的。不会跑?咋明明看见了,又找不到了?后来人弄清了,人参在原始森林里,混在草丛中,周边的环境一般无二,转眼找不到是常事。明明找到了,因为太小没动。隔上一年几年去采,不见了。不是人参跑了,也可能是野猪野鹿吃了。野猪光顾的地方,地像犁过一样,山参自然是它的腹中餐了。怪不得野猪那么凶,不知野猪会长生不老否?还有鼹鼠,鼹鼠不吃人参,但爱在地下打洞,破坏了人参的生长环境,人参只有死去了。人参死了,那就是一株枯草,你到哪里去找。也许几年后在原地再冒出一棵参来,那是另一回事了。山中有一种鸟,专食人参籽,人称棒槌鸟,有棒槌鸟的地方,就有人参,采参人跟着它,找到人参的可能性很大。
野山参现在肯定还有,只是少而又少了。现在市面上出售的人参,主要是林下参和园参。

林下参是人们在自家经营的山林里开出一片地种植的。人参的生长环境和野山参相当,一样的风雨冰雪,一样的日精月华,一样的生长年份,一般是五六年之后开始采挖,质量也和野山参差不多。不过林下参也经受雪雨淘汰,鸟兽侵食,产量受限制,不能满足市场大规模的需求。
园参应运而生了。园参园参,就是在园中人工种植,就像大棚蔬菜一样。好在是长白山的大环境下。参多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刚挖出来的鲜参,一斤二十到四十元,干参一斤也就一百多元。
转过一个山梁,路的左边就有一处参园,右边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好奇心驱使,停下车来,想一探究竟。入村打问,说这里是靖宇县的永安村。靖宇县,也就是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殉难的地方。问过几家,都说没有人参卖,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到了秋季,人参多的是。不远处有一个万良镇,那是一个人参的大市场,到人参采挖的季节,千村万户的人参都向这里汇集,连空中都弥漫着人参青涩味。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坐了飞机火车来,大车小车的拉走,剩下挖断的残次参,冬春天寒,自家人今天炖两个明天炖两个都吃了。
在村头,我们见到一个小伙子,叫王学良,说村口的参园是他的。我们提出入园看看,他爽快地答应了,并说你们可以挖几个,这倒出乎我们的预料。毕竟是人参,毕竟作务好几年了。于是我们翻过围网,和生长着的人参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园中的参株,也就一二尺高,叶子极像长在我们秦岭上的刺五加。刺五加一些人还不熟悉。说和辣子的苗株相似就明白了。可能是因为密,杆子没有辣子杆粗,枝也没辣子长,苗冠很小。王学良不断说,挖吧挖吧,我们也没再客气。没有工具,也顾不得斯文,徒手挖了起来。人家挖参,拿的是专用工具,挖参就像考古一样,挖的过程,就像考古一样。人参的须有多长,就要挖多深多远。挖出的人参,讲究全首全须。保证人参的的好品相和人参的原始状态。这样,才能买个好价钱。哪像我们,虽不是偷,但也不会那么细致。好在垄上的土很松,一阵功夫,四棵人参就在手中了。紧小心慢小心,一棵人参还是挖断了,可惜。出园,在路旁的水沟里洗了。刚挖出的人参,就像老油菜的根,比油菜根肥一点,也像长了一个月的萝卜,但比萝卜瘦,没萝卜直溜,也没萝卜光滑,三扭两岔的。人参,从这个手转到那个手,你看他也看,像是看啥稀世珍宝似的。你闻闻味,他拧断一根须,放在嘴里咀嚼,还有拍了照片发给家乡的亲友,引来一片羡慕与惊喜。一行人都洋溢着喜悦。
受我们情绪感染,王学良以东北人特有的热情,不断地给我们介绍有关人参的事情,回答我们提出各种问题,还加了微信,表示到秋季给我们邮寄人参。
人参看了,挖了。该问的也问了,心满了,意足了。该上路出发了。
王学良问了我们的目的地,说,你们还是原路返回好。若继续向前,路是有,但不好走,并不省时间,关键是此地属中朝边界,有个哨所,只放行当地车辆,你们是外地的,不行。
只好折返了。但并未影响我们的情绪。
导航错了吗?错了也没错。若说错了,本意是让我们少走几十公里路,结果走的路更多了。若说没错,让我们见识和体验了不曾熟悉的事物。也许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见识未知的领域,不正是旅行的目的吗?这次错,还错对了。

邢福和,笔名千万里行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诗词学会会长,临渭区作协名誉主席。长期从事诗词创作,制作影视资料片12集。出版诗文集《千万里行吟》,散文集《行走四方》,参与编辑出版文史资料书《老渭南》、临渭区中小学地方教材《美丽临渭》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 (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2022009235号-2 ) 陕公网安备61050202000725号

GMT+8, 2025-5-4 23:33 , Processed in 0.276101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