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奇妙的旅行,总能带给人不一样的丰富体验,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迷人风景。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在他看来,一个人不读书,第一日会变得庸俗,第二日照镜子竟觉得面目可憎,令人厌恶,第三日和人说话的时候索然无味、没有生机。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一生与书为伴。他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凿壁偷光”到“孙康映雪”,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告诉人们,读书可以启迪智慧,滋养浩然之气。最是书香能致远。为激发全民阅读热情,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策划推出“渭南·书享荟”群众读书分享平台,无论男女老幼、工农商学,所有爱读书、愿分享的人都可成为听者或讲者。“书享荟”创立以来,通过“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创建,润物无声地提升着城市的气质面貌和市民的精神素养。
“书享荟”线下分享,即举办分享会,分享人结合自己的读书感悟为大家分享一本好书。这书只要是能引发人们思考,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就都可以拿来分享。线上分享主要利用直播平台、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平台,发布读书分享的视频及讲稿等,并借助“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渭南·书享荟”公众号进行分享,方便更多群众参与读书分享。
比如,2023年11月,“渭南·书享荟”走进临渭区解放街道办新世纪社区。“在这些平凡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百年征程,正是这些闪着光的人物,共同谱写出了中华民族崛起的百年辉煌。”临渭区教育局干部杨丽娜在分享《理想照耀中国》时说。
“读书,是进步的阶梯。”渭南商贸技工学校学生雷珂表示,通过聆听读书分享会,让自己明白了读书的作用和重要性。今后,会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成长的营养和力量。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读书分享之中,这是“渭南·书享荟”的“最美丽之梦”。2017年至今,举办线下活动117期,3万余人现场参与,47万人次线上参与,380位干部群众分享了330余本优秀图书的读书感悟,荣获2017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吸引更多人参与。不断丰富“渭南·书享荟”内涵,增强“吸粉”能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读书分享活动,拓展读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提升“书享荟”活动影响力,引领全民阅读深入持续开展,使“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用好“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网上资源共享,开展线上直播,利用微信、直播等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方式开展宣传与互动服务,打破时空限制,不断适应人们阅读的新方式、新习惯、新变化,推动传统阅读向移动阅读转变。把活动组织好。调动部门单位参与的主动性,建立读书分享志愿服务队伍,在参与读书分享活动现场服务的同时,强化自身组织协调、创新和执行能力,更好服务“书享荟”活动开展。
当今时代,随着“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一个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时代正加速到来。但是,读什么书成为好多人的困惑?“渭南·书享荟”巧妙“破题”,引导大家读好书、会读书。
有重点很必要。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把书分为两类:一时之书和永久之书。择友要良,读书要精。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可根据自身兴趣、精神需求和职业需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做到善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懂方法收获丰。古人读书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思结合、厚积薄发等。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通过不断深化理解,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以致用。
贵在有恒心。人贵有志,学贵有恒。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需静下心、稳住神,发扬挤劲、钻劲,善于深学细思、反复研读,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积日成习,积年累月,形成一种生活常态,受益终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渭南·书享荟”,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像蒲公英的种子飞向秦东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散发出渭南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芬芳。
(渭南市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