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已在妇幼度过十几个春秋,从新生命诞生带给人无尽希望的产科到探索生命奥秘的遗传科,我也从一个内心慌乱的医生成长为一个沉稳自信、从容应对一切的医生。
产科是孕育希望、迎接未来的科室,同时又是处处暗藏风险的地方。还记得一个看似平静的夜班,一个孕妇规律宫缩,内诊宫口已开大4cm,胎头已入盆,胎儿也不大,孕妇生命体征平稳,以以往的经验判断应该会顺利分娩。将孕妇送入产房后,又排查了一遍在院病人,觉得今晚应该可以平安度过了。叮铃铃!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电话那头,一个着急的声音传来,“快点来产房,刚送来那个病人胎心慢,持续80多次/分!”我的心猛地一紧,放下手头的活,直接冲进了产房。听着咚-咚-咚的胎心,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内诊未发现异常,常规一系列操作后胎心无明显改善,只有80多次的胎心,要是紧急手术孩子可能也会窒息,不去手术,暂时又不能分娩,孩子也是凶多吉少。左右为难的我拨通了主任的电话,了解情况后指示我持续上推胎头并急诊剖宫产,接到指示后,自己也有了明确的方向。产房的一位助产士从胎心慢的那刻起直到胎儿娩出期间一直弯着腰,上推着胎头,包括期间病人需要麻醉、手术需要铺巾,我们的助产士持续一个姿势弯着腰、埋着头、半蹲着。直到我捞到胎头的那刹那,她才得以从那个姿势解放出来!随着孩子娩出、一声清脆的啼哭,在场的人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看着调皮的孩子把他的脐带在脖子和肢体间缠绕,他的调皮让我们又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时刻。产科时时上演着这种时刻,时时刻刻在考验着产科医生的经验及技术。
进入遗传科后,虽说面对的更多的还是孕妇,但和在产科的体验还是有所不同。记得有一位患者是一位年轻的准妈妈,她满脸焦虑,手中紧紧攥着唐筛结果,上面那刺眼的高风险字样,让她的世界瞬间陷入阴霾。我深吸一口气,耐心地向她解释每一项指标,安慰她这只是初步筛查,后续还有更精准的检测。那一刻,我看到她眼中的恐惧渐渐被一丝希望取代,也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
随着时间推移,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例。有一对夫妻,连续两次胎停育,他们绝望又无助的眼神让我揪心。为了找到病因,我们和上级医院多次沟通,查阅大量文献,那些日子,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我与同事们并肩作战。终于,我们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基因变异,为他们后续的备孕提供了关键指导。再次见到他们时,准妈妈的肚子微微隆起,脸上洋溢着幸福,那是我从医以来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如今,我在妇幼院已度过多个春秋,每一次与患者的相遇,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次攻克难题,都是在生命长河中点亮一盏灯。这里承载着我的梦想与成长,见证着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而我,也将继续在这遗传的迷雾中,为每一个新生命寻找那束希望之光。
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相关工作十五年。曾在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及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修学习,现从事遗传咨询及产前咨询工作,在优生遗传咨询及围产期保健方面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