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青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6|回复: 0

【诗词渭南】杨少林:收麦的日子

[复制链接]

756

主题

757

帖子

267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75
发表于 2024-11-28 09:5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小满一过,家乡的麦子就快熟了。

那些日子,“算黄算割”清脆的叫声就不时传来。它那俏小的身影从村东飞到村西,从南坡飞到北沟,像是在不知疲倦地在告诉人们:该收麦子了。

农民是最辛苦的,种了大半年的麦子就要成熟了,心里自然高兴。农历四月初一是贺家村的古会,也是置办农具的日子。他们早早去集市买回了铁钗、木锨、扫帚、镰刀等得心应手的农具。架子车又检查了一遍,车胎也充饱了气。母亲已经缝好了被,父亲也将镰刀磨得铮亮,只等“龙口夺食”。

 

大麦和油菜最先成熟,俗话说“大麦上场小麦黄”。收割完大麦和油菜,就该收小麦了。农民总是把节气和时令掌握的恰到好处。借着雨后土壤湿润,赶紧收拾一片碾麦场,就是割完大麦和油菜的地方。铲掉大麦秆、拔去油菜根,在灶膛淘上一笼草木灰,撒在松软的地上,用碌碡将菜地碾压瓷实平整,地面泛着亮光,麦场就压好了。若天公不作美,没有下雨,那就要自己用井水泼场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好。

阳坡的麦子因光照充足,是最先成熟的。父亲那几日早早就出了门,拿着镰刀在地头奔走,回来就背几个麦捆子。他激动地摘下一个麦穗在掌心揉搓,吹去麦糠,手心便露出饱满的暗红色的麦粒。父亲仔细数着麦粒的颗数,嘴角便扬起满意的笑容,然后将新鲜的麦粒抛入口中,慢慢地咀嚼起来。父亲吃得很香甜,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嚼着麦粒,那乳白色的浆汁,糯糯甜甜的麦香溢满整个口腔。

六月上旬,麦子就大面积成熟了。整个田野金灿灿的,微风一吹,就掀起一层层麦浪,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夏天的风就是画笔,把绿油油的田野描绘成金子一般。成熟的麦穗像一根根箭头刺向天空,等待着主人早日把它收割回家。此时就自然地想起了一首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哎嘿哟嗬呀儿咿儿哟嘿,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小时候我们家有七口人,八亩田地。主要劳力只有父亲一人,我和姐姐虽然都放了忙假,也可以帮父亲劳作,但效率不及他的一半。母亲体弱,又被缠了脚,只能在家里做点杂活,送水送饭,捋点麦秆。总之,收麦之际,家里是没有闲人的。

那时候,我最怕的是去西沟收麦,西沟路途遥远,坡陡沟深,架子车到不了地头,割好的麦子需要人力背到500米外的沟边。那片只有四分地的麦子因土壤肥沃,而长势喜人,且连年丰产,是父亲心中的一块宝地,可对年少的我和姐姐来说却感到可怕。

父亲一人在割麦,我和姐姐往沟上扛。别看我瘦小,一次可以背两个麦捆子。沿着几乎垂直的坡道抓住草根艰难地爬上来,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那时我也不知道害怕,背一趟下来累得气喘吁吁,脖子被麦芒扎得又痛又痒,稍作休息又开始第二趟、第三趟……收那片麦子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往往是又累又渴又饿,使我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沟里的麦子割完后,平地上的麦子就黄了。那时都是一大早去地里割麦,中午还要到摊场碾麦,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家里条件好点的,会雇佣几个“麦客”割麦。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炙烤着万物。父亲弯着腰,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镰刀“唰唰”作响,父亲身后,一个个绑扎结实的麦捆整齐地摆在地上,一大片麦子在父亲的镰刀下慢慢倒地。之后他伸伸酸痛的腰,又开始把镰挥舞。汗水顺着父亲古铜色的额头滴落在地上,溅起丝丝尘烟,衣服早已湿透了。这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经历过苦难,经历过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们视粮食为生命,土地为爹娘所以面对丰收的庄稼,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朴实、满意的笑容!

田野里都是割麦子的乡亲,路上都是拉麦子的家人。一个个行色匆匆,在和时间赛跑。我将地里的麦捆子用架子车拉回麦场摆好,满场的麦捆子像一个个凯旋而归的士兵,骄傲地挺立着身子。几天的功夫,地里的麦子就割完了,白花花的麦茬下露出土黄色的田地。此时又盼着能下一场透雨,好种上苞谷、豆子之类的农作物,那样,过不了多久,田野里又会被绿色覆盖。

小时候土地未承包到户时,生产队收麦都是用耕牛碾场的,收完地里的麦子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产量还不高,质量也不好,人们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所以经常吃不饱饭。后来土地承包到户,大家热情高涨,一天三晌都呆在地里,翻土、除草、施肥、精心耕种,庄稼连年丰收,终于不用饿肚子了。富裕起来的乡亲们有的买了拖拉机搞副业,拖拉机作用大,拉的货多,是致富的好帮手。秋天犁地又快又好,麦收时节,正好用拖拉机碾场。在拖拉机后挂一个大碌碡,司机光着上身下穿短裤,带着墨镜,神气极了。车上挂着一个大大的茶杯,茶水已经发黑。他手握住方向盘,脚往油门一踩,烟筒的黑烟直往上冒,并喷出一串串烟圈。拖拉机在麦场欢快地跑着,后面的碌碡翻滚着,震得地面咚咚作响,被太阳晒焦的麦穗就落下颗颗麦粒。碾完一遍后还要顶着烈日翻场,用铁钗把底下的麦子翻到上面,继续暴晒几个小时后再碾一遍,麦粒基本就脱光了。

收场了,把碾了两遍的麦秆充分抖掉麦粒,折成长方形的麦垛,用长杆抬到场边,清理完麦秆后,下面就是厚厚的混合着麦糠的麦粒。用耙耙推,用木锨铲,用扫帚扫,最后在麦场中间堆成小山一样的麦堆,然后就等风扬场了。夏天的风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随时都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扬场是一门技术活,不能扬得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麦粒就被风吹跑,太低了麦糠又吹不走。要根据风的大小来决定,而且要在空中抛出一个弧线,让轻飘飘的麦糠随风吹走,留下红褐色的麦粒。父亲高兴地将新鲜饱满的麦粒捧在手中,就像捧着一颗颗宝石。他在心中默默地估算着一亩地的产量。对农民来说,庄稼丰收了,就是最佳的褒奖!

 

有的乡亲看着我家硕大的麦堆,羡慕地问父亲:“老哥你真是务庄稼的好手,今年麦子长势那么好,又丰收了,亩产有800斤吧?”父亲腼腆地笑着说:“怕没有,700斤差不多。主要是肥施够了,又得了偏雨。”父亲说这些话时,满满的自豪,好像一天的疲乏也就烟消云散了。

晚上,我和父亲睡在麦场里。风儿柔柔地吹着,我享受着夏夜的清凉、幽静。远处的群山,近处的村庄,忽明忽暗,若隐若现。田野里有蛐蛐的叫声,也有蚊虫在耳边飞鸣。我躺在隆起的麦堆上,遥望着满天的星星和一轮残月,有一种“天当被子地作床”的感受。星星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无垠的天空,那最亮的勺子似的七颗星星一定是北斗星了。那时,我感受到了宇宙的神秘,想象着在遥远的天宇中是否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嫦娥和玉兔是否就住在月宫里?我傻傻地猜想着,又数着天上的星星,却怎么也数不清,往往在数星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大概十天左右,地里的麦子割完了,也碾完了,秋粮也种下了,禾苗已破土而出,剩下的就是搭麦棚和晒麦了。搭麦棚需要多人合作,都是左邻右舍或自家亲戚。我们将麦秆抬到门前空地上,父亲用铁钗将麦草垛垒成圆形,形成麦棚。麦棚越大,说明收成越好。搭麦棚的麦草日后就成了做饭、烧炕和喂牲口的草料,没有一点被浪费。冬季大人们可以在麦棚旁拉家常,晒暖暖;孩子们喜欢吃麦棚上冰雪融化后形成的冰溜子。

农村人是最实在的,通过搭麦棚时,互相帮忙,通力合作,左邻右舍的关系就更融洽了。

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交公粮”,“交公粮”是每个农民家庭应尽的义务。每年收麦时节,父亲都会将上好的粮食晒干筛净,用架子车拉到十里外的阳郭粮站,有时需要排队数十个小时才能交付。我很敬佩勤劳朴实、真诚善良的农民,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农民,他们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6年,国家为减轻农民的负担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不用再交公粮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国税皇粮”被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取消了!并且种地还有补贴。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

现在,我已经有十多年没收过麦子了。每当到了收麦的季节,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的情景,想起我的父亲母亲。他们二老若泉下有知,一定会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感到欣慰……

 

作者简介:杨少林,笔名无悔。渭南市作协副秘书长,渭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渭南市朗诵协会理事。出版散文集《遗落的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 (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2022009235号-2 ) 陕公网安备61050202000725号

GMT+8, 2025-5-4 23:07 , Processed in 0.15746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