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盛,正是读书好时节。近期,瑞泉中学以“人间四月 ‘阅’见美好”为主题,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在“寻找最美阅读者”主题读书活动中,瑞泉中学教师群体成为主角,他们通过撰写读后感、分享读书心得、推荐经典书目等形式,展现了“瑞泉先生”对阅读的热爱与思考。
瑞泉中学语文教师梁晓健
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但它并不限于文字和图画,而是有着更广阔的范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阅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更是阅读。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自然中的一员,谁也不能脱离其中,因而,如果只读图文,势必就远离了社会和自然。当你远离了社会和自然的时候,社会和自然也就远离了你。此时,你就会被赋予一个新的称呼——书呆子。
因此,作为一个阅读者,我们需要将文字和社会、自然结合起来,让它们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以此丰盈心灵、丰富思想,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如能知行合一,事业之成功、人生之丰盈,岂不指日可待!
瑞泉中学英语教师王劼
《庄子·齐物论》中提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知闲闲”是一种生活的情怀,成就生活中的美好;“小知间间”则是一种细碎生活的必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提升自己的温暖日常。作为一名教师,最奢侈的特权莫过于能将阅读作为职业的必修课,在读书中追寻生命的求索,让自己在喧嚣的繁华中沉淀下来,使自己既有细嗅蔷薇的雅致,又有仰望星空的胸怀,沉浸在书香中,以“德配其位,艺通其职”为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瑞泉中学语文教师南秋凤
阅读是教师精神生长的根系,在典籍的沃土中汲取智慧琼浆。那些与不同作品的对话,既丰盈了知识的肌理,又磨砺出解读世界的棱镜。当经典在教师的案头开成青檀,我们的课堂便能听见新芽拔节的声音。
近来,阅读了《遥远的向日葵地》《也是冬天,也是春天》《宗璞散文》《瓦尔登湖》《窄门》《悉达多》《第七天》《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河山传》《北上》等书籍,最喜欢的还是迟子建的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作品以诗性的文字在寒冬与暖春的交织中,铺展出一幅生命的画卷。北国的雪原与月光是她笔下的灵魂,既裹挟着凛冽的苍凉,又暗涌着破土的希望。父亲用罐头瓶制作的冰灯,照亮了童年除夕的街道,却在岁月中凝成永恒的思念;母亲雨中送伞的背影,将母爱化作“阴晦留己,晴朗予儿”的伞骨,湿润了每一寸记忆的褶皱。书中,冬是蛰伏的隐喻,冰雪覆盖下根系仍向土壤深处延伸,而春则是生命的宣言,即便“苦熬”也终将化开冻土,让嫩绿攀上枝头。迟子建的文字如春风般温柔,却带着北风的硬朗,教会我们在命运的泥泞中咀嚼温情,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光亮。她的文章让我们相信,只要心怀发芽的勇气,再漫长的冬天,也不过是春天的序章。
瑞泉中学历史教师王花花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民主、科学”等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时,“西式标准”也直接影响了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政治等的价值判断,特别是当提及中国古代史时多以“专制黑暗”一言概之。
而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通过剖析汉、唐、宋、明、清五朝政府组织、科举、税赋、兵役等制度,颠覆了传统“专制黑暗”的刻板史观。书中强调,任何制度皆非孤立存在,而是根植于特定历史土壤的动态产物。制度无绝对优劣,唯有在动态平衡中不断修正方能持久。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并非简单的“皇权专制”,而是一个权力博弈的复杂系统,如汉代相权制衡皇权,唐代三省六部形成分权机制,直至明清方因相权消亡而走向集权顶峰。因而,中国自秦以降的两千多年的政治发展,不能简单地以“专制”抹杀其价值,也不能用今人的价值观粗暴否定古人的现实选择。只有这样,国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
瑞泉中学语文教师贺莉
读书于我而言,既是本职所需,也是修行之道,能与天下这第一等的好事结缘,实乃三生有幸!与好书邂逅,墨香缕缕,缱绻无语。沉浸其间,更能领略异域风情,聆听圣贤教诲,感受历史厚重,体悟人生真谛。阅读让我不断丰富成长,受到滋养治愈,并已成为我探索世界的钥匙,安放心灵的旅行。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在这个信息便捷的时代,读书变得随时随地可行,期待有朝一日当风过群山,花飞满天之时,生命因读书而更加精彩,心灵因读书而更加明媚!
瑞泉中学政治教师张慧峰
尼采在《教育何为》中尖锐叩问教育本质。他批判现代教育沦为批量生产“庸众”的工具,用知识的碎片替代精神的锻造,使学生成为丧失个性的“知识容器”。尼采高呼,真正的教育应是“唤醒生命”,帮助个体挣脱传统枷锁,挖掘内在生命力与创造力。他笔下的“超人教育”理念,倡导以古希腊哲人为榜样,培养敢于超越自我、挑战权威的强者。教育不是用标准化模具塑造人,而是成为点燃个体独特性的火炬。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尼采的思考犹如一记重锤,提醒我们:教育的使命是守护人性的高贵与自由,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瑞泉中学语文教师赵爽
岁月如梭,青春如歌,时间总是悄悄从指缝中溜走,我们却全然不知。匆匆中的你,是否也被“生活是什么”所困扰,是否也为“努力为什么”而迷茫?读完丰子恺的《万般滋味 都是生活》,你便有了答案。
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和“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的丰子恺先生,出生于战火纷飞的清朝末年。他一生颠沛流离,却淡泊名利,感恩生活。观其漫画,如沐春风;观其言语,如饮甘泉。《万般滋味 都是生活》这本书从“人生之味”“时间之味”“孤独之味”“艺术之味”“生活之味”五个维度展开,串起了丰子恺老先生的生活体悟和人生哲学。丰子恺用真实、温暖、细腻的笔触娓娓阐述着:“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越读下去越会感到,丰子恺先生有一颗体察万物、热爱生活的心,那是尘世的动荡也无法消磨的,对信仰坚守的一片冰心,实在可贵。
万般生活万般情,万般生活万般滋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珍惜时间、享受孤独、追求生活中的小美好、永葆初心是多么得难能可贵。愿我们能像先生一样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生活,感悟生活,品味生活,尝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领略生活的美。
瑞泉中学语文教师宋朝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生活中最温馨的画面是手持一本书,静享阅读的美好时光;最精彩的课堂是组织一次次的读书分享会,最温暖的记忆来自学生在阅读中真诚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阅读是一场精神的旅行,读《红楼梦》,见证人世间的冷暖与人生无常;读《文化苦旅》,品味文化内涵;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寻找真实的自己;读《我的阿勒泰》,关注自然、尊重生命;读《平凡的世界》,感悟平凡人的精神力量;读《活着》,体悟生命的坚韧,懂得珍惜当下的重要。
阅读是一场自由的梦,在精神的家园里,深耕阅读,滋养心灵,遇见最美的风景,领略人性的光辉。在书海里与圣贤对话,与智者同行。
做学生阅读的陪伴者、指导者、守护者,我会一直在路上。
瑞泉中学地理教师蒋梦欢
有网友曾在直播间问董宇辉:“读书有什么用?”他回答:“读书并不会让你马上成功,而是在遭遇低谷时,给你一种崛起的力量。”工作以来,我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对我而言,阅读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为我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和改变。
首先,读书能够促进个人成长。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提升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读书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实际上是在进入作者精心构建的思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通过文字与作者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最后,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让我从现实生活中短暂抽离,能够让我调节心情,得到适当地休息和放松。
读书是提升自己最好的途径。保持阅读,让生命保持成长。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会更深刻,也越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广阔,任前路漫漫,自内心笃定,勇往直前。
以书籍为媒,涵养育人初心;以阅读赋能,丰厚专业底蕴。瑞泉中学持续以教师阅读为支点,在学科活动日常态化开展教师读书分享活动,构建“教师示范引领,学生全员参与”的阅读生态圈,提升师生“深阅读、精思考、善表达”的阅读素养,培养终身阅读习惯,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让“阅”见的美好,不止在四月芳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