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草长莺飞四月天,书香墨韵满校园。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笔下的暖,是杜甫诗中的雨,是大地苏醒时温柔的絮语。在这充满生机的时节,我们开启了本学期的第11周,也即将迎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今天,站在这里,迎着朝阳与飘扬的国旗,我想和大家聊一个“古老”却永远年轻的话题——阅读。
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它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它更是一种文化使命的召唤——它提醒我们,书籍是照亮人类文明的明灯,而阅读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最平等、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短视频、热搜和碎片化资讯所包围,专注力成了稀缺资源。而阅读——尤其是沉浸式的深度阅读,能让我们从浮躁中抽离,找回专注的力量,做一个静心读书人。
一、静心读书,是穿越浮躁的锚点。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有多久没有手捧一本书,静心地忘我阅读了?我们常常后悔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却没有意识到时间是怎么被我们浪费掉的。星期天的早晨,10点钟起床的我们,是否让短视频消耗了整个上午的时间,晚上躺在床上时,电子书、游戏更是让我们欲罢不能。而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些宝贵的时间交给阅读呢?钱钟书在清华求学时曾立志要“横扫图书馆”,他用七年的时间写下近十万张读书卡片,最终积累出丰富的学识,创作出不朽的文献著作;航天员桂海潮从云南小镇走向太空,他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最难忘的便是在少年时代静心啃完一本本物理学方面的书籍,最终到达更广阔的宇宙。静心的阅读就是穿越浮躁的锚点,无论外界的干扰多大,这些锚点都能让你锁定自己的目标,都能在复杂多变的未知中勾画出你的风骨和个性。
二、静心读书,是与伟大灵魂的对话。
有人说,“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读书,世界就在眼前。”读书,能让我们到达双脚到不了的远方,能让我们洞察历史兴衰之道和人生成败的根源。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谈话。”静心读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深度恳谈。翻开《红楼梦》,曹雪芹会向你展示青春的欢愉和人性的幽微;捧起《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将带你见证英雄的崛起和历史的转折;当你读《平凡的世界》,路遥笔下少安和少平的奋斗与抗争将给你直面挫折的勇气;当你读《瓦尔登湖》,梭罗建在湖畔的木屋,就是你灵魂自由栖息和漫步的桃花源……经典的著作绝不是没有温度的纸张,而是无数智者发出的想要与你促膝长谈的请柬。正如作家毛姆所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当我们静心阅读时,便拥有了与人类最优秀头脑对话的机会,也就拥有了让自己走向卓越的特权。
三、静心读书,是照亮未来的火把。
有同学可能会说:我的高中生活几乎被一节节课堂、一张张试卷给填满了,哪有时间读书?但我想说:正是这宝贵的青春时光最应该读书,也正是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中,更需要阅读来开阔眼界,滋养心灵。历史书中的人类兴衰,文学里的悲欢离合,会赋予你洞察人性的眼光;科普著作中的逻辑之美,科幻小说里的奇思妙想,会点燃你探索未知的热情。那些你读过的书,会悄悄塑造你的气质、谈吐和格局。今天的阅读,就是为未来的自己铺路——你读过的每一页书,都在定义你将来的样子。同学们,短暂休憩时的一篇散文,睡前15分钟的坚持阅读,周末去一次图书馆,每周和同学分享一本好书,这些微不足道的点滴积累,定将成为我们生命的底色,照亮我们的未来。
同学们,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正如王维笔下“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蓬勃。我们的青春也应如此——通过阅读让思想的种子破土而出,终成一片可期的风景。让青春在书香中拔节生长,让精神在书香中氤氲丰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