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雪吗?这不是雪,这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素面朝天,质朴出镜,右手托着一把刚下的春雪,吕玉霞笑盈盈地读着刚写完的诗。这则诗歌视频一经发布,短时间内就收获了几百万次浏览量。3月26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二姐,您别写了,再写就该进课文了!”》为题,对吕玉霞的“诗意人生”作了报道。吕玉霞,沂蒙山区的一位普通农妇,本应在农田与灶台间默默度过一生的她,却凭借一支笔、一部手机,书写出无数质朴而动人的诗句,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掀起波澜。吕玉霞的走红绝非偶然,她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文字写作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在AI写作浪潮汹涌的当下,重新审视写作的本质与价值。
为何吕玉霞能“收割”大众的心?
生活本真的“代言人”。在她的笔下,田野的春是“年轮循环的波纹,大地睡醒的动人”,晚来的秋是“金风扯起丰收的旗,果实奏响大地的曲”。生活的琐碎,乡村的日常,在她的描绘下生动鲜活。城市中的人们,在忙碌与喧嚣中,远离了自然,远离了对自然馈赠最本真的喜悦。吕玉霞的诗,让他们重新感受到生活最纯粹的美好,唤起了心底那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情感的“强磁场”。面对生活的琐碎与艰辛,吕玉霞写下“日子是琐碎的针线,缝补着生活的衣衫”,却又以“但心中有光,何惧夜的漫长”展现出无畏的勇气。面对创作路上的坎坷,她写下“灵感有时会迷路,文字也会打盹儿”,却又以“坚持是前行的拐杖,热爱是永远的灯塔”坚持着对写作矢志不渝的执着。生活在她的笔下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生活点滴转化成的文字,成为她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而这一笔一画一词一句,也遍布引发网友共鸣的情感烙印。
平凡人的“梦想之光”。吕玉霞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却凭借对写作的热爱,在平凡生活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面对“农民一滴汗摔八瓣,哪来那么多诗情画意?”的质疑,她说:“农民的辛苦还用写吗?我的脸、我的手、我的脚、我身边的老乡,所有的家乡四季都代表了农人的不容易。”她仔细回复网友留言,“我想表达的是农民的另一面,就是我们的善良,勤劳,勇敢,笃定。”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AI技术仿佛一夜间进入了人们的生活,AI写作也成为提高写作效率的不二之选。在这个要求高效的数字时代,吕玉霞的诗俨然成了一匹黑马。那么,如她一般的文字写作和AI写作到底有何区别?

情感:真实沉淀VS算法模拟。文字写作中的情感,是在漫长岁月里,通过亲身经历、感受与思考,逐渐沉淀积累而成的。吕玉霞对土地的热爱,是在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中,感恩土地给予的馈赠而积累的,它带着作者独特的生命印记,真实且深刻。而AI写作虽能根据设定的主题和情感快速生成文字,但被编程和算法模拟出来的情感永远缺乏真实体验。AI写作可以写出描述悲伤的语句,却无法真正理解悲伤的内涵。
生活体验:独特经历VS数据拼凑。每个人的生活体验都是独有的,这是文字写作独特的魅力。吕玉霞对农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对农事活动的熟悉,是AI算法难以企及的。她能敏锐捕捉到庄稼生长的微妙变化,生动描述传统节日农村的独特习俗,这都源于她真实独有的生活观察。反观AI写作,无论其数据库多么庞大,都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只能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组合加工,无法像人类一样亲身体会生活的喜怒哀乐。
创造力:无限可能VS框架局限。人类的创造力是写作不朽的灵魂,不受固定模式和规则的束缚,灵感乍现便会有神来之笔。吕玉霞在创作中,将短视频与诗歌相结合,开创出全新的表达形式,用独特方式讲述乡村故事,赋予平凡生活场景新的意义。这种创造力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表达的渴望。而 AI 写作的创造力是被数据算法预设和局限的,它只能按照既定的框架,对已有数据进行排列组合,无法突破数据编程,创造出真正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个性作品。
当我们沉浸在吕玉霞用文字勾勒出的美好生活画卷中时,不难发现,文字写作的价值远不止于记录生活。每一段饱含深情的描述,每一句对生活独特的感悟,都是用灵魂在诉说带着温度的故事。从古老的史诗传承,到当下对社会万象的洞察,文字写作承载着文化的延续、思想的交锋。
请用心记录生活。生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等待着被挖掘和记录。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忱与敏锐。写作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生命力的鲜活表达,它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让我们重新审视身边平凡却珍贵的生活瞬间。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与记录,我们赋予文字以温度,文字回馈我们以心灵的滋养,每一篇作品都是生活生动的注脚。

别让AI偷走你的创作灵魂。在AI盛行的当下,我们固然要紧跟时代步伐,但也要保持批判性思考,坚守文字写作的灵魂。AI虽能快速生成文本,但却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与深度思考。过度依赖AI,人类的思维会逐渐僵化,失去独立思索与创新的能力。我们应珍视自己的独特视角与情感表达,面对同一主题,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与感受,这正是人类写作的魅力所在。不要让AI的模式化磨灭了我们的个性,要让自己因生活而形成的文字成为展现灵魂的窗口,这是文字写作不可替代的价值。
用写作延续人类思想脉络。人类写作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文化重任。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到现代的思想流派,文字写作是文化延续的载体。口耳相传的故事、本土语系诗歌,往往巧妙隐藏着不同民族别具一格的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习俗;国内外经典名著的字里行间,也同样镌刻着人类文明发展深邃的哲学思考与独特的审美意趣。我们要紧紧把握住手中的笔,辅以适当的现代科技与数字媒介,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在时代的发展中延续人类思想脉络,使文化在文字的传承与创新中生生不息。
写作因融入生活才有了灵魂。吕玉霞在《落笔千行》中写道,“我落笔写下诗句千行,写我曾经的年少轻狂,写我如今的落寞沧桑,写我青春的一声怒吼,写我中年的焦虑彷徨。”愿你我都能像吕玉霞一样,以生活为底色,用文字作翅膀,用滚烫的态度,燃烧出对生活的炽热光芒。